Rakuten中国卖家入驻方式及资料有哪些?(rakuten中国商家入驻)
550
2022-07-22
拜访一位组建了四人小团队的卖家,询问其当前的运营状况,卖家挺满意的回复,不多的几款产品,两个店铺运营,月利润已经超过10W人民币,这在很多卖家苦闷的感叹不赚钱的2018年来说,还算是个不错的成绩。
某天和一物流商聊天,物流商感叹,一个单人运营的卖家,居然一次性的发货158箱,为了赶船期,一个人没日没夜24小时无休的包完货。
和这些卖家们交流,核心的运营手法依然是“精品化选品,精细化运营”,甚至现在主打的产品,都是在三个月期间选出来的,产品上没有太多的扩展,而运营手法呢,以保守和稳妥的态度,不做违背平台规则的事情,新品打造和畅销款维护期间,都主要借助于“螺旋式爆款打造法”来推动。
螺旋式爆款打造法系列文章:
1、《亚马逊运营中最有效的爆款打造模型:螺旋式上升打造法》
2、《亚马逊“螺旋式爆款打造法”运用中的12点注意事项》
3、《亚马逊卖家螺旋式爆款打造法为什么不见成效?》
4、《亚马逊“螺旋式爆款打造法”的最后冲刺阶段怎么打?》
那你觉得为什么很多卖家在采取螺旋式爆款打造法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功呢?
有卖家反应“原因有三点:第一,如果仅仅读文章,虽然知道模型,但缺少实操检验的环节;第二,对于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来说,很多时候并不会真心相信的,因为不相信,打造的过程中就会走样,甚至可能中途放弃;第三,单独一个人摸索,没有见证过真实的案例,把握不了运营的节奏,也会伤害到运营的效果。”
对于这样的解释,我自然是理解的。
在日常交流过程中,我总是在强调一个观点:普通人的习惯模式是“先理解,再接受”,但如果你想加速成长,则需要做到“先接受,再理解”,原因很简单,站在山脚下的人是无法想象山顶的风景的,而一旦你登上山顶,甚至不需要解释,一切风景也尽在眼底了。
单靠站在山脚下的“理解”,是很难达到对真实状况的把握的。
在很多次的文章和喜马拉雅节目中,我都强调,要想快速的推动运营,必须坚持尽可能的低成本进入,小成本试错,快速纠错,所以,我对卖家的要求是“用5-10万块钱启动5款产品的打造”,相信很多卖家都不相信,因为很多人在运营中,两三个月的时间,亏损都不止这些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打造呀,5-10W块钱的启动资金,即便你有很多钱,咱也就暂时备用这么多,而为什么要选5款产品呢?因为无论对于谁来说,都不能保证每一款产品都能打造到爆款呀,用一款产品尝试三个月最后宣告失败,还是用三个月的时间同步尝试5款产品,哪一个成功的几率会高一些呢?自不待言。5款产品中,可能有两款产品失败,一款产品火爆,两款产品畅销,不已经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了吗?!
我还在关于选品的文章中反复强调“刚需致胜”的概念,只有选择了刚需的产品,才能够真正的聚焦用户,用户能够聚焦,销量的推动才有了着落,但即便是熟悉方法的卖家,也需要经过很多次的选品报告被否决之后,才逐步体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刚需品”。而除了“刚需致胜”之外,我同样格外强调“田忌赛马”和“远离侵权”的重要性,前者可以让你在运营上有竞争力,后者可以避免运营中的投机心理和不可控风险。几个词语的提炼简单,可如果没有反复的练习,很难真正将其融入自己的底层思维中去。
到了运营阶段,真正进入到螺旋式爆款打造法的核心了,“低价+广告”的组合,不需要测评,不需要Review,就是直截了当的用广告带来流量,用低价带来转化,可真正操作起来,又有无数个细节,有些低价了依然卖不动,而有些低价了瞬间卖爆了,遭遇不同的情况该怎样应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都有反复提及,很多卖家只是粗略的读一遍文章就操刀行事,然后发现效果不好,那也是必然的。
在和卖家的交流中,卖家给我提醒,螺旋式打造非常有效,可是有两个变量你在之前的讲课中没有特意点到:
第一、低价阶段的时间周期,虽然你强调按照销量的增长和排名的提升逐步提价,可是对于低价阶段来说,最好能够拿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夯实销量和排名;
第二、虽然表面上来看,BSR排名直接和即时销量有关,但为了能够让排名稳定,总的销量基数也非常重要,销量基数少,即便短期内冲到了BSR排名靠前的位置,销量和排名依然不稳定,很容易会掉下来。
这就是我喜欢和各种卖家交流的原因,有时候,别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让你瞬间发现了自己的盲点。
对于上述的两点,我们自己运营团队的打造过程中也确实有考虑到并且如此做着,可是很多时候,确实没有做特别的提醒,但卖家们呢,经过自己在运营中的总结,把这些点单独的提炼出来,并且在运营中进行检验和验证,其结果就是,推动了自己的Listing稳稳的守在BSR排名靠前的位置,实现了稳定的盈利。
借着和卖家交流中的反馈,把这两点记录于此,是对“螺旋式爆款打造法”的补充,也希望正在阅读的你可以将这些要素考虑进去,希望能够给你的运营些许帮助。
当大家都在为竞争激烈而焦虑时,当大家都在为经济大形势不好而担忧时,作为个体,我们唯有在运营上做得更精细、更极致,才有可能多一些生存下来的机会,多一些发展的空间。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