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日本电商市场 促销择时很重要
400
2022-10-23
新手创业再开淘宝店有出路吗?
我的父辈们,他们把创业叫作“做生意”;而我的爷爷辈,他们把做生意称之为“做买卖”。
我很喜欢那个年代的词汇,他们不会玩概念,也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每个词都是直截了当的描述事物的本质。
基于互联网的创业无外乎三种模式:卖产品、卖信息、卖服务。
三种模式中,占比最大的莫过于是卖产品,也就是老一辈口中的“做买卖”。这个数千年前就已经存在的模式我相信永远不会过时,它也是很多创业者的首选模式,但为什么我不建议初创小微企业再去开淘宝店呢?
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
从古至今,买卖要做大,重点讲求一个客流量,相信我:酒香不怕巷子深,坚持即可滴水穿石那是骗小学生的。
当水把石头滴出一小块凹陷区域时,该区域即会形成积水,此时水滴将会落到积水中,并不能穿石。同理,在这个流量为王的年代,实力派的老戏骨,票房高怎么都干不过自带流量的娘Pao小生;这个年代,大把的优质商品因为不懂营销而无人问津,反而充满智商税的韭菜产品却因擅长营销而引得消费者们争相抢购,高昂的营销费用,最后还不是得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这个年代,别说巷子深不行,巷子浅都不行,唯有把店开在十字路口,开在市中心的十字路口,开在一线城市市中心的十字路口!
为什么当年开淘宝店那么容易赚钱?
不知道老店家们是否还记得,当年淘宝的流量是免费的,排名是按照距离商品下架时间来算的。假设你有7x24个商品,那么你每小时上架一个商品,每个商品的有效期选择7天,则根据商品下架的倒计时,每小时都会有一款你的商品展现在品类首页。如果你商品更多,则半小时甚至十分钟上架一款,效果更佳。
那个时候,我们技术出身,精通seo和美工,也就靠着这些,做过的店年销量都不低于两三千万,并不需要其它的花里胡哨。
回想起来,那时候我们到底是产品好还是服务好?论产品,无品牌货就是本地批发市场拿的,品牌货无非也就是找省总代拿,产品放在全国根本没有太多优势;论服务,无非就是几个严格培训过的客服妹子罢了,哪家都差不多。
2010年,淘宝突然宣布调整排名算法,不烧直通车不刷D已经很难获取流量,包括我们在内的商家销量骤降。是年,全国数百名商家相约聚集阿里门前拉横幅抗议,一时间流言四起,店主们无不人心惶惶。
同期,聚划算上线,看准团购的我们全力转战聚划算,前期大卖。
为什么我说的是前期,参考当时阿里严打小二,众多小二入刑的新闻即可,在这里不方便多说。
聚划算的参战使得当年的“百团大战”更为激烈,早就看好团购的我,毅然率团队二次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团购网,还在运作的几个已经在走下坡路的淘宝店直到天猫正式上线时被完全放弃。
放弃的原因是我们的产品不是自主品牌,不但不值得深耕,更缺乏价格优势,加之淘宝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回头再看,天猫上线时放弃是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现在不建议再开淘宝店?
上文说到,非自主品牌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已经很难在淘宝上立足,可为什么到后来连很多具有品质和价格优势的自主品牌的淘宝/天猫店都做不走了呢?且听我继续往下讲:
自创的团购网卖掉之后,我们代运营过几个天猫店,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和同行在做天猫,前期也还马马虎虎,可为什么后期都越来越难做了?
还是那个很简单的道理,获客成本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天猫上线后,成本高到几乎所有人都是在给平台打工。打工尚且旱涝保收,可给阿里打工,一不留神还得倒贴。
我用大家熟知的微博举个例子,前期的微博需要内容,人人都可以获得流量,到微博逐渐商业化以后,流量只会给到网红甚至只会给到明星!
而淘宝也是一个道理,一开始缺乏商家,人人都有流量,再后来流量只会给到淘品牌,给到头部玩家,再到后来只会给到传统知名品牌!
我开始慢慢的悟出一个道理:做电商的本质是在做一个流量生意,为什么开个实体店选址最重要,因为址选好了才有流量,而电商则更讲求流量甚至只讲求流量!什么产品、设计、服务,比起流量来说都不重要,做得好无非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我有个朋友是做酸角糕的,因为真材实料,成本要7块一包,定价低了不够烧广告,定价高了又卖不掉,而隔壁的某品牌酸角糕,化学勾兑,成本不到1块钱,卖10块一包,生意异常火爆。
这个事情让我很无奈,也很沮丧,让我一度认为消费者可能再也买不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了,但凡我们能够买到的商品,无不是要为商家高额的营销费用买单…
我曾经也希望做成品牌,做成百年老店,可慢慢的我发现,淘宝不是你实现品牌梦的地方。淘宝只是一个靠流量赚钱的地方,失去了流量,也就失去了所有。
一眨眼十几年,前有京东拼多多,后有直播短视频,加之众多私域流量和社交电商的虎视眈眈,淘宝的流量正在被一点一点的侵蚀,能给到商家的自然也就更少了。
对于那些进退两难的老店家们,我不做评价,但对于新创业,以上就是我不建议新手再做淘宝天猫的理由。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