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旗下TOPLIFE成为中国首个奢侈品旗舰独立平台全生态精品电商定义行业标准
543
2022-08-16
你618在京东花掉的钱,能在港股赚回来吗?
2020年,被广为追捧的两个低风险投资方式分别是——A股打新可转债以及港股打新股。
进入6月,港股打新迎来一波高潮。6月11日,网易港股二次上市还没过去多久,6月18日,港交所又要迎来京东赴港二次上市。
多数投资者还来不及为错失网易而懊恼,又可以摩拳擦掌冲向新战场。考虑到现在正值618购物狂欢节,幸运的投资者没准还能把在京东平台花掉的钱,通过投资的方式赚回来。
京东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代码为9618,发行价为226港元,扣除承销费和发行费用后,预计募集资金约298亿港元,6月18日正式挂牌上市交易,有望创下2020年港股年内最大募资规模。
短短半个月内,网易、京东接连在香港上市,百度、携程、新东方等公司也纷纷被传出将启动香港上市计划。可以预见的是,在明星中概股的示范效应下,港交所接下来可能会迎来一波中概股回家热潮——在美股市场摸不着道的中国投资者,终于不用再为看不懂英文而烦恼了。
1
网易打新每手赚700,京东呢?
6月11日网易在香港二次上市刚过去一周,港股又将迎来京东的二次上市。
巨头回归,投资者更关注能否参与到打新盛宴中。
港股打新不同于A股,A股有涨停板设置,上市首日出现破发的机率极低,而港股打新,却有一定的破发风险存在。
4月23日至6月3日期间,在港股新上市的14家公司中,首日跌破发行价的有3家,其余11家均以上涨收盘,其中RITAMIX首日涨幅达176%。总体来看,港股打新只要选好标的,赚钱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对于网易、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就更无需担心港股打新的破发风险。投资者更多考虑的是,参与打新后能否中签。
先看看网易的打新情况。
网易发行价123港元,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国际发售部分获得14倍认购,面向散户投资者的公开发售部分获得了360.53倍认购。上市首日,网易股价盘中一度上涨9.9%,总市值突破4600亿港元,首日收盘价130港元,较发行价上涨5.7%,总市值4458亿港元。按收盘价130港元计算,不计手续费,中签者每手可赚700港元。
京东本次发行价226港元,据港媒报道,京东公开发售部分超39万人认购,较网易多2万人认购,尽管发行价高于网易,散户对京东的认购热情不减。按网易首日的走势来推算,而且又恰逢京东618购物狂欢节的高潮期,京东首日表现值得期待。
打新之外,京东也是一个优质的投资标的。2019年京东实现全年盈利,向市场证明了盈利能力,2020年疫情初期,京东依靠强大的自营体系,证明了特殊时期的抗风险能力以及供应链的稳定性。
2020年以来,美股市场波动极大,京东股价涨幅却已经超过70%。截至6月16日收盘,京东股价60.98美元,总市值942亿美元。
2
京东走向盈利
2014年5月,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市值约260亿美元,如今京东已经发展成一家市值900亿美元上下的巨头公司。
2014年到2019年,京东净收入从1150亿元增长至57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8.1%,远超过行业平均增速。京东的收入结构主要分为产品销售收入、服务及其他收入两大类,两种收入各有优势。
产品销售收入可以理解为京东自营商品收入,包括3C家电收入和一般商品收入,是京东打造品牌口碑和用户体验的基石。2019年,产品销售收入5107亿元,同比增长22.7%,在净收入中占比88.5%。
服务及其他收入又可分为平台及广告收入、物流及其他收入,主要靠京东为第三方卖家提供服务获得收入。这块业务相对自营业务来说,毛利率高、成长空间大,是京东毛利润的主要贡献者。2019年,平台服务收入662亿元,同比增长44.2%,在净收入中占比达到11.5%,而2014年平台服务收入仅占5.6%。
随着平台服务收入占比逐渐提高,京东毛利率稳步提高,从2014年的11.6%增长至2019年的14.6%。
2019年京东有一个关键词是——盈利。
过去市场经常会有质疑京东盈利能力的声音,去年京东做出了回应。2019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元人民币,为122亿元,净利润率1.9%,皆为6年来最高。
盈利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是源于毛利率持续提升,提高平台服务收入占比,另一方面是源于运营效率改善,控制成本释放利润空间。
京东的综合费用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履约费用、市场营销费用、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这里面占大头的是履约费用,包括采购、仓储、配送、客户服务和支付处理等费用。自建物流是京东与其他电商平台最大的区别之一,在帮助京东树立品牌形象的同时,自建物流也加重了京东的成本。
2007年获得首轮融资后,京东决定自建物流。这在当时是个具有争议性的决定,因为物流投入大,赚的是辛苦钱,并不划算。不过,在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中,京东自建物流的供应链优势凸显,尤其是在疫情初期,京东物流以高效率撑起了城市的生命线。
京东在2019年的履约成本370亿元,同比增长15.6%,履约费用率6.4%,相比2018年下降0.5个百分点。履约费用率的下降,表明京东的自建物流体系开始产生规模经济效应。截至2019年末,京东物流在全国共运营了700多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仓库总面积约1690万平方米。
履约费用外,京东其他费用也得到有效控制。2019年,京东营销费用为222亿元,同比增长15.6%,行政费用为54.9亿元,同比增长5.8%,研发费用为146亿元,同比增长20.7%,均低于24.9%净收入增速。
2019年京东综合费用率为13.8%,比2018年的14.8%下降了1个百分点。
通过开源和节流,京东在2019年实现了全年盈利。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京东可以成为港股市场上的“香饽饽”。
3
示范效应下的回归加速
其实,从京东账面来看,京东并不是一家缺钱的公司,2019年京东持续经营产生的自由现金流近195亿元;截至2019年末,公司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合计近400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5亿元。
那么,手有余粮的京东赴港二次上市又是为了什么呢?
首先是条件允许了,以前阿里巴巴因为同股不同权的股权结构,无法在香港上市。2018年4月,港交所进行了近年来最大的改革,首次允许了同股不同权、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及寻求在港进行二次上市的大中华地区和国际公司来港上市。改革后,美团、小米接连在香港上市,港交所也迎来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的回归。
不过,港交所针对赴港二次上市的公司也设置了一些门槛,可保留现行VIE结构及不同投票权架构,但需达到以下要求:市值大于400亿港币;或市值大于100亿港币且最近1个财年盈利不少于10亿港币;2017年12月15日前在合资格交易所上市。目前符合条件的中概股仅有20余家。
去年阿里巴巴回归后,中概股并没有密集的被传出将赴港上市。但随着今年瑞幸自认造假,导致中概股形象整体受损,5月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了一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
该法案的核心是,如果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因证券发行人采用了不受PCAOB监管的外国会计师事务所而无法审计特定报告,则证券发行人必须作出不受外国政府拥有或控制的证明;如果PCAOB连续三年无法审查发行人的会计师事务所,则该股票将被禁止在全美交易所交易。PCAOB数据显示,其无法审计财务数据的公司中,超过95%聘用了中国的审计公司。
网易、京东的招股书中均提到,如果《法案》正式通过,美股价格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甚至可能被退市。目前《法案》仅是草案,离正式立法尚有一段距离,但《法案》的公布加大了中概股的风险因素,中概股需要Plan B,为日后可能日益趋严的监管政策做好准备,港股上市是一个方案。
而且长期以来,中概股整体一直饱受美国市场偏见,因监管缺失,中概股经常是海外做空机构重点研究的对象,即便如新东方一样,做空报告最终被证伪,也会在一定时间内对公司形象产生不利影响。而且海外投资者对中概股缺乏更深入的了解,除了阿里、京东等少数巨头公司能获得合理估值外,更多的中概股估值偏低。
而香港市场能给予公司比美股更高的估值,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有利于市场对公司进行价值重估。此外,香港市场离本土更近,有利于内地投资者对京东、网易等公司进行投资,也能帮助公司降低美国政府层面对中概股打击的风险因素。
除了上述避险因素,对企业自身来说,一个新的融资渠道可以改善企业现金流,合理调配资金。对京东而言,可以将更多的资金进行研发投入,提升用户体验,抓住5G、云计算等“新基建“的发展机遇。
根据恒指公司的新规定,未来京东还有机会被纳入恒生指数,这无疑会提升京东等新经济公司的流动性,进而带来价值重估。
2020年,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出现下滑,中美关系持续紧张,在如今的时点,京东回港二次上市,也会为其他公司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港交所已经打开大门,中概股回归潮汹涌而至。对港交所、公司,是共赢;对投资者,则是一次又一次从时代获取红利的机遇。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