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ee2018战略布局 聚焦东南亚市场
515
2022-08-01
先看看昨天老冯搞的一个投票:亚马逊创始人要上天了
一千多人投票,竟然78%的828票投了:亚马逊太难做,希望贝索斯不要回来地球了。
还有好几个朋友说:投希望贝索斯可以平安回来,是希望贝索斯回来把亚马逊冻结的资金给安排一下,公司快断资金链了。也有朋友说:希望贝索斯可以平安回来,把亚马逊的库容给放一放。
今天有两位朋友给我发来下图:
老冯除了做wayfair,也一直在做亚马逊。我自己的情况是:亚马逊比起去年几乎没增长,但是也没掉多少。我一直以为是因为我把重心放在wayfair,所以亚马逊没增长。没想到大家的情况是这样。
eBay我没做,就不好评价。身边做eBay的卖家也不多,基本上都是亚马逊和wayfair了。wish好像大家也不做了。坑太多:
老冯前几年也被wish坑过不少钱,说起来都是泪。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选品的核心思路:稀缺性。
都说“跨境电商:七分靠选品,三分靠运营”
有的卖家一顿操作猛如虎:选个产品,刨去产品成本、运输成本有不菲利润,平台上这类产品也卖得不错,想着毛还不错,就开始一股脑儿准备投入进去。不成想,对于这样的品类,流量成本完全能拖垮一切。
有个想要入行的朋友给我发来他准备做的产品让我给分析分析,结果打开1688链接一看赫然写着专供跨境电商我就劝他再看看数据,然后他就给我一通软件分析说亚马逊上这类产品卖的挺好,算了一下利润感觉还可以,瞬间我就像劝他再瞅瞅其他行业。
好产品对于打造爆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新手、或者小卖家来说,选品的重要性几乎决定了我们的生死。有句话叫做“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想要在跨境电商混下去、混得好、赚到钱,不深入了解选品是不行的。
对于新入门的以及小卖家来说,选品的重要性几乎是决定了你是亏还是赚的基本前提,并且还有不少卖家拿着计算器一通算产品成本,运输成本,甚至是连刷单测评的成本都算了,唯独没有想清楚在高度竞争领域,产品的成本可能不算什么,但是流量的成本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那条恶犬。
大的品类核心竞争的还是流量成本,新手、中小卖家大多产品基础薄弱,流量成本即肉眼可见地被拔高,一来一去,要是没有转化成交,没能有充足的流量预算,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玩成了大玩家们的背景板。这里面还有个硬伤,我们的资金链能支撑店铺跟大玩家一起烧钱吗?无疑他们的成本只会比你更低。就目前而言,大的趋势还是的要去深挖垂直类目、做精品listing,选对一个具备稀缺性的类目就更加重要。
要是盲目栽到寡头品牌的类目里,结局可想而知。不乏有实力、有资源、有技术的大卖家早已攻城略地,做出了自己的品牌。想象一下,刚上架的新品review都还在个位数的时候,头部大佬们已经3000+,这样子的转化率能搞得起来吗?更重要的是,这种基础硬伤绝不是朝夕可以解决的,鲁莽选品只会导致转化率、点击率惨不忍睹,连带着高昂的广告推广成本,一下子就垮掉了。小卖家选品一定要尽量避开垄断剧透的锋芒,找到具备稀缺性的好产品,一样可以把小日过得很滋润。
同质化的竞争下,你能赢别人的概率就像一个赌徒会赢赌场一样。创业本身是件科学,有多少人把它当成了玄学还不自知。
物以稀为贵——商业核心价值的终极体现是定价权,而决定定价权的基本要素,是稀缺性。越稀缺,越不可替代,就越有定价权。讲个小故事,以前拿破仑用白银餐具招待客人,而自己用铝碗。是因为对客人更显尊重吗?不是的,真相是因为在那个时代,铝的炼制技术不成熟,是比银更稀缺的资源。稀缺才有价值,有定价权。
对于好产品的打磨,离不开自身对市场需求和产品框架的洞察和理解力、对行业和市场机会空间的不断挖掘和执念,建议新手从下面两种角度去打造稀缺性的好产品的
第一:挖到垂直细分领域的蓝海,做出新的爆款。去年一位朋友从公司辞职自己开发了一类产品,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赚到了三百多万的纯利润,前段时间跟她聊,要不是她告诉我具体的产品,我都完全想不到,并且是绝大多数人都想不到的东西。
第二:打造有穿透力的优势,比如外观。改现有热销产品的外观,建立自己的专利壁垒是最容易的。
市场上,有不少依托优秀的产品嗅觉和超强的市场定位逻辑,越过资源型公司的优势封锁线,从边缘崛起,挖掘出稀缺性好产品,再借助于用户的热爱走向市场中心的例子。如果只是盲目的开发产品的话,有极大的可能性今年陷入跟多数卖家同样的低价抛货的竞争中但同质化产品竞争下。大搞价格战、低价清仓求生存的例子也比比皆是。选哪条路?结局是什么样?其实已经很清楚了。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