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赞快手商家画像研究报告(快手粉丝画像分析)
1545
2022-07-25
手机支付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大到百货商场,小到一个早点摊,都会在显眼位置贴上两张二维码,加入手机收付款的潮流。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在手机转账上“动手脚”,面对面转账时,神不知鬼不觉地“偷梁换柱”,造成商家的财产损失。据了解,南京鼓楼警方3月已收到3起此类诈骗警情,并成功抓获了一个三人团伙。
蹊跷:明明扫码付了款,为啥收不到钱?
3月31日,南京市鼓楼区湖北路一超市收银员王女士报警称,有三个年轻男子到店里买香烟,称已扫二维码付了款,并出示了付款截图信息,但报警人一直没收到对方的付款,只好报警求助。
无独有偶,同一天,一名戴眼镜的男青年来到黄先生位于定淮门的一家超市,称要买香烟,转账付款后拿走价值680元的香烟,但黄先生迟迟未收到钱款。
警方调查发现,两起案件存在一些奇怪的巧合。“我们通过手机付款一般有两种形式,顾客扫店家或者店家扫顾客,后者一般多见于大型连锁商户,前者一般都是个体小商户,店家张贴的二维码一般都是个人转账二维码。而这两起案件中,付款方式正是前者。”
第二,警方发现,这两名商家都没有第一时间确认手机到账信息,而是看了一下对方提供的转账成功页面,即把货物交给对方。
第三,这两起案件购买的,都是金额较大的烟酒类商品。
这些共同点真的只是巧合吗?警方在其中一户店家的监控中找到了答案。
揭秘:骗子偷梁换柱把钱转给同伙
据警方介绍,其实嫌疑人用了一招“偷梁换柱”——
第一步:他们进入商家后,其中一个人暗中观察商家的二维码,并用自己手机扫码,目的是获知商家昵称;第二步:他把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昵称改成与商家一致,再把改过昵称的二维码发给同伙;第三步:这时候同伙去买烟,并扫描商家的二维码,但他其实并没有转账,而是退出来扫了刚刚同伙发来的二维码,钱转到了同伙的账上;第四步:他将转账成功的页面出示给商家,商家一看,昵称是我的,钱款是对的,还有什么理由怀疑呢?
提醒:要实时查看手机,确认到账
通过监控追踪,4月16日,警方将三名嫌疑人抓获归案。据他们交代,因为发现很多商家并不会及时查看手机以确认到账提醒,同时因为扫码付款毕竟是一个新潮事物,有些年长一些的商家对此也并不精通。嫌疑人通常以“系统延时”为由取得商家信任,先把货物拿走,实施诈骗。
据警方介绍,有些商家直到报警的那一刻还被蒙在鼓里,“他们还搞不清楚到底是被骗了还是系统故障。”
在此,警方提醒广大商家,扫码收款之后一定要通过手机实时确认到账提醒,不要轻信“转账成功页面”,银货两讫,保障自己的权益。
延伸
这些二维码的陷阱,你知道多少
陷阱一:网购退款扫二维码
去年年底,湖北的马女士在淘宝上购买一件泳衣,下单后泳衣迟迟没有寄到。随后,马女士接到自称卖家的陌生电话,对方称泳衣有质量问题,将用支付宝退款给马女士。
对方通过支付宝发给马女士一个二维码图案,马女士扫码后,被骗走近18万元。
陷阱二:扫二维码缴费
家住哈尔滨市的曾女士就在家门口发现贴了张电费“催缴单”。单子上显示“已欠缴纳金额88.79元”等字样和二维码,并标注“***扫一扫即可在线支付”。后经询问,国家电网工作人员表示,当地并未开通扫码付费。此外,广东惠州还出现一种带有二维码的交通罚单,可扫码进入缴费页面。当地警方证实,这是一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
陷阱三:共享单车假二维码
时下很火的共享单车也没能幸免于难,被人篡改二维码牟利。近期,全国多地市民在共享单车上发现了假的二维码贴在真二维码上,消费者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中招。用***扫码之后,会进入到一个转账页面,更逼真的是,转账显示的头像也是相关共享单车品牌的LOGO,让人难以辨别真伪。 本报综合
纵深
“扫码时代”乱象背后 是二维码核心技术的缺失
目前,世界上90%的二维码个人用户在中国。“扫码”不只是一种工具,更成为一种酷炫的生活方式。然而,“炫”的身后藏着“悬”。由二维码引发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而二维码技术背后的标准之殇,才是“痛点”所在。
据了解,目前,中国广泛应用的是日本研制的快速响应码(QR码)。由于此前中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技术,QR码在2000年成为国家标准。如今,民众日常使用的二维码,基本上都是QR码。
据业内人士介绍,2015年QR码颁布了新的技术标准,并开始收取专利费用。但国内市场仍在免费使用2000年的技术标准,制码技术几乎“零门槛”,导致中国二维码应用基本处于失控和无序状态。当前二维码生成和识读工具缺乏统一管理,网络上可以随意生成二维码,没有对二维码生成和识读形成系统化监管机制。同时,大部分应用单位的系统和二维码承载的信息还未经国家主管机构或第三方机构统一审核、监控、追溯和认证。因此,二维码正在成为不良信息传播的新渠道。
专家认为,只有以自主知识产权二维码核心技术和相应的中国标准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才能将信息的“根服务器”建立在中国,从而在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同时,避免国外标准带来的专利风险。
专家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应尽快研究出台二维码产业发展政策、法律法规及指导意见,强化二维码产业竞争先发优势,推动相关组织迅速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体系。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